醫師經歷 院所介紹 專業團隊 服務項目 門診時間 院所位置 衛教新知 最新消息 媒體專區
 
◆113(2024)年四月門診休診日期公告  ◆113(2024) 三月份門診時間公告  
【最新衛教新知】 >> 【家庭暴力】
2010-03-19 14:07    <醫師說法>半數家暴加害人酗酒 應接受情緒訓練課
【陳韋婷╱報導】近來家暴案件頻傳,日前還有一名男子因妻子未準時開飯,就對她施暴的社會案件。耕莘醫院精神科主任楊聰財說,在家暴案件中的加害人的特質,包括強烈控制欲、對他人意見缺乏尊重、無法控管情緒,有酗酒習慣。家暴案件中有5成加害人,在酒後對被害人施暴,若出現以上4個特質,應鼓勵對方接受情緒訓練課。 ....more
2009-10-19 09:22    <醫師說法> 道歉無法解決 家暴會不斷重演
〔記者甯瑋瑜/台北報導〕台灣家庭暴力暨性侵害處遇協會常務理事、耕莘醫院心理衛生科主任楊聰財說,失業與情緒障礙都是家暴高危險因子,而躁鬱症、憂鬱症患者因本身情緒障礙,已不容易控制情緒,再面對雙方爭吵,常會合併焦慮與憤怒,也許會施暴。 ....more
2006-06-12 00:31    特殊畏懼症 需藥物心理並治
一名婦人長期處於婚姻暴力,在身心交瘁下,罹患了「床舖恐懼症」,只能睡在沙發或打地舖,最後不得不申請離婚。
 
高雄地方法院最近審理一宗離婚官司,事情緣由是一名婦人與先生感情不睦,結婚近二十年來,頻頻遭受婚姻暴力,後來為了孩子才重修舊好。兩年前她意外懷孕,先生懷疑孩子不是他的,她傷心之餘只好選擇墮胎,卻因此罹患「床舖恐懼症」。兩年多來,即使和先生分房而睡,卻不敢上床,只能窩在沙發、車內或打地舖。由於長期出現睡眠障礙,這名婦人只好訴請離婚。
 
新店耕莘醫院精神科暨心理衛生中心主任楊聰財醫師指出,這名婦人罹患的是「床舖恐懼症」,顧名思義,是對上床睡覺出現難以適應的恐懼心理。它屬於畏懼症 (phobia) 的一種,最常見的畏懼症是社交焦慮症,其次是對動物的畏懼,例如有人看到蛇、蟑螂或蜘蛛等動物,即出現歇斯底里的反應;至於這名婦人對床舖出現過度的恐懼,臨床症狀包括發抖、出汗、肌肉緊繃、心跳加快等,以致無法上床,遑論睡得安穩?他表示,這名婦人選擇離婚,只能治標,無法治本,唯有透過藥物及心理治療,才能幫助她走出畏懼症的陰影。
 
楊聰財強調,不少社交焦慮症或特殊畏懼症的患者,會利用酒精來幫助自己克服心理障礙,長期下來卻造成酒精依賴的後遺症。其實較正規的作法是,請精神科醫師對症下藥,例如服用血清胺再吸收抑制劑 (SSRIs),可幫助患者減輕對某些特定物品及情境所產生的焦慮或恐懼。此外,合併以認知及行為治療,由心理治療師引導患者解開對某些特定事物的心結,逐步戰勝恐懼和陰影。
  ....more
2006-05-29 19:20    變調的婚姻協奏曲
談家暴的處理與應對
 
採訪撰文/鄭曉薇
採訪諮詢/財團法人天主教耕莘醫院精神科暨心理衛生中心主任 楊聰財醫師
參考資料/【女人一生必備的幸福法律書】尤美女律師&黃顯凱律師合著
方智出版社
【辨識危險枕邊人?】
 
如何觀察一個人是否有暴力傾向?耕莘醫院精神科暨心理衛生中心主任楊聰財醫師表示,有個說法就是直接請這個人到家裡打牌,經由打牌的過程中,可以看出這個人對輸贏的計較以及EQ的高低。
 
當然有些人的家裡是不打牌的。那麼楊醫師也提供以下幾點做為判別的參考:
1、 對小動物的愛心表現:有些人對於小動物的對待方式十分不仁慈,並且會當成玩偶般隨意打罵欺凌,這種看來不恰當的舉動,就是一種潛藏暴力的作風。
2、 與長輩的相處方式:觀察一個男人,可以從他的原生家庭看起,包括他與長輩們的相處模式,以及是否常常會有一言不和而引起的言語、肢體衝突發生。並且看看他對長輩是否尊敬。
3、 開車看人格:這是一個很普遍卻很實用的方法。從這個人的開車方式觀察,像是超車的動作是否粗魯、對於交通的延遲是否會口出三字經等等。
 
雖然以上是有根據的研究方法,但也不乏那些婚前完全沒有徵兆、婚後卻完全變個人的案例。楊醫師表示,像這類性格大變的人,通常是有後天的影響,比如說,酗酒的習慣,這就會導致人格的丕變與不良的影響;再者,像是生活工作的不如意,打擊過大等等,都有可能促使人格發展成有暴力的傾向。
 
對方家暴的發生有三大特質(婚前交往要注意):
1、 缺乏尊重對方的觀念。
2、 控制慾強,包括時間的佔據、與他人交往的限制。
3、 個人情緒管理不佳。
 
【安全至上的保護原則】
 
發生家暴時,楊醫師呼籲婦女們要以安全至上為優先考量,並播打113專線尋求支援及協助:
1、 安全為上:切忌以挑釁的方式言語,例如:你打打看啊;我就不信你敢打…等等,不要刺激對方。
2、 懂得喊暫停的技巧:運用「TIME OUT」的技巧,適時的喊暫停,雙方先離開現場,企求冷靜思考。
3、 避免火上加油的負面效應,以免暴力的行使一發不可收拾。
 
【不要成為暴力循環的受害者】
 
社會中仍充滿著傳統「勸合不勸離」的觀念,遇到家庭暴力事件,旁人會給受暴女性(甚至當事者也如此認為)的忠告是:「能忍則忍,要委屈(自己)求全(另一半),終究浪子會回頭,這樣才能白頭偕老!」許多家暴受害人數就是在這樣錯誤的生活觀念中,每天正以倍數增加,成為二度、甚至三度四度的受害者。
 
有些女性會有典型的「瑪莉亞情結」,在對方的自責及懇求下,一再地原諒他的錯誤,從精神科醫師的角度來看,通常家暴施暴者在不斷的「被縱容」後,會產生「上癮」的快感,而被害者雖然常常傷痕累累,但仍會習慣地選擇「自我麻醉」在虛幻的世界中,「享受」這種變態的幸福! 許多學者研究發現,婚姻受暴者有幾個共同現象:
 
1. 具有一個「家庭暴力循環模式」:一開始可能是誤會或衝突而產生不愉快的壓力,讓雙方關係處於「緊張期」,此時就像走在鋼索上,但若沒有適當解決這些「怨氣」,便會不斷累積成為壓垮駱駝最後的那根稻草。然後進入「施暴期」,在這階段施暴者會不斷重複用言語或暴力來控制對方。
然而,暴力白熱化之後,施暴者往往心生愧疚而想辦法來彌補傷害,送花求饒、打電話獻殷勤等「溫馨感人」畫面會熟悉地不斷出現,這表示進入了「暫時寧靜」的「甜蜜期」。當被施暴者在這三期中不斷地「輪迴」時,雙方都會掉入這個漩渦,這樣循環過程也會越來越快,由幾個月一次,逐漸成為每個月一次,最後就變成幾天一次了!
 
2. 暴力行式會越來越激烈:最先可能是口語暴力,之後進展到肢體暴力,動作可能從擠、推,到踢、打,甚至把對方推去撞牆或誤殺。
 
其實婚姻是以「愛」為基礎,而非利用「暴力」為手段,「愛情」這門功課,應該是要享受甜美,而不是再增加壓力;「愛」雖然很可貴,但沒有那麼「絕對」,受暴者若沒有這樣的認知,一味編織理由或藉口讓自己不斷身陷泥沼中,那麼誰也幫不上忙!
 
另外,要防止家庭暴力事件持續惡化,社工人員及醫師必須及早介入,效果越好,因為時間拖的越長,受虐者被陷入的也就越深,就會越難以自拔了!
(詳文請見2005年十月號媽咪寶貝雜誌) ....more
2006-05-29 19:11    遠離危險情人
康健雜誌 73期
文/吳若女 圖/鄭佳玲
愛情人人憧憬,卻也會傷人,女性要有趨吉避凶的能力,如何遠離危險情人?
今年情殺案件不斷,而且都是孔武有力的男性殺了想要離去的女友。
這些男性行兇的理由都是:「我愛你,我不能沒有你。」或是「她要分手,就讓她早點走。」、「我得不到的,別人也別想得到。」
這些新聞和可怕的話聽多了,真令人毛骨悚然。
其實,女性因分手而致死的案例不是最近才有,婦女新知基金會在2001年的「分手暴力調查報告」早已發現,台灣每個月平均有三起因分手而致死的案件,受害女性遠多於男性,高達八成。
「這份調查報告揭露了分手暴力在台灣社會的普遍性,」婦女新知基金會的研究發展部主任王君琳說。她觀察每天的性別剪報,發現情殺事件在這三年來並沒有減少,只是最近這幾個事件特別突出,引起注意。
分手暴力一直存在兩性之間,輕則口頭威脅、摑掌毆打、拍裸照或錄影帶,重則性侵害或虐待,發揮到極致則是殺害致死。為什麼會這樣?是什麼原因讓這些男性行兇施暴?女性能在事前辨認、防範於未然嗎?分手時怎麼處理最安全?
男人真的比較暴力?
也許,這和男性習慣用力氣來發洩情緒有關。但這背後有許多複雜的生理、心理因素、人格差異,以及社會文化對男性無形的影響。
從體質來看,「男性荷爾蒙睪固酮應該是最大的原因,」耕莘醫院精神科主任楊聰財解釋。睪固酮可以使男性積極有活力,但也會讓男性更有侵略性。相較於女性,男性更容易用力氣來發洩情緒,運動打球都是好方法,但如果發洩在人的身上,就會造成傷害。
假如,再碰上情緒不穩定、不成熟的人格特質,或是性格違常的人,情況會更糟。因為他們容易將分手歸因於對方的錯,再加上他們不擅於處理自己的負面情緒,使用暴力的機會也就更大。
還有,社會上某些不成文的價值觀與文化,也間接鼓勵了男性使用暴力。
比如說,為了要有男性氣概,男生不可以隨便示弱或流淚,其實是在強迫他們壓抑自己的情緒,不能自然表達出來,久而久之,他們真的不會抒發自己的情緒,也不會表達情感。再加上電視、電影經常上演,男人用暴力抒發情緒的劇情,讓他們誤以為,這就是唯一的方法,王君琳觀察。
此外,男性也容易把太太或女友視為自己的所有物,所以在分手時格外痛苦憤怒,「既然是我的財產,怎麼能說離就離,」也處理過許多家暴和分手暴力的現代婦女基金會副執行長姚淑文形容,在他們的心裏只有憤怒,像「我得不到的,別人也別想得到」的話語,就是在強力捍衛男人的自尊與面子,為了這虛幻的尊嚴,犧牲彼此的生命也在所不惜。
不幸地,目前法律對分手暴力保護不多。
台灣在1998年通過「家庭暴力防治法」,其中最特別的是「保護令」,它能保護受虐者免於生命安全的威脅。但只適用於家庭成員,以及有長期同居關係的伴侶。對情侶間的分手暴力,愛莫能助。
情侶間如果發生了傷害殺人,只適用刑法中的傷害罪與致死罪,並沒有特別加重刑罰或處理,性別人權協會法律顧問王如玄解釋。
她認為,「加重刑罰的效果並不大」,因為要下手前,已想不了那麼多,多是不惜代價,想同歸於盡,但也就是這種玉石俱焚的心態,讓女人覺得恐怖,倍受驚嚇與折磨。
防範於未然──慎選情人與關係
因此,與其到分手時擔心受怕,受到傷害,還不如在墜入情網前,慎選情人。
「女性要有趨吉避凶的能力,」高雄市立凱旋醫院臨床心理科主任鍾素英建議,「要學會辨認什麼樣的人安全?什麼樣的人不安全?」別和危險的人談戀愛。
例如,可仔細評估:對方是否有穩定的工作或求學生活(如果還在學)?對未來是否有規劃?對別人的負面情緒是否關心在意?和家人朋友的關係好不好?他的生活是否很封閉?他是否尊重生命(會不會虐待小動物或小孩)?對女性是否尊重(會不會貶抑、甚至口出穢言)?是否有物質濫用的情況(酒精或毒品)?
「從日常生活的細節去觀察他,」身為男性的精神科醫師楊聰財也這麼建議,他甚至舉例,以前人找女婿,會請他們打麻將是有幾分道理,因為可從牌桌細細觀察一個人,看他面對壓力、決定與人際關係的反應。
情緒不穩定、人格不夠成熟或有性格違常的人,通常會在生活細節或應對進退中表現出來。
即使墜入愛河,也應該持續留意與觀察。
「因為,暴力不會憑空出現,」美國知名的臨床心理學家諾愛爾.尼爾森博士在《遠離危險關係──愛情的七大警訊》一書中也說,許多家庭暴力或分手暴力都有某些共通點,這些特性會在關係發展之初,通常是三個月之內會出現。
比如說,愛情開始於旋風般激烈的追求,讓人毫無招架之力。因為過度瘋狂的追求與奉承討好,可能都潛藏危機,代表對方想不擇手段,快速達到目的,代表一方不尊重另一方的感受與隱私,在日後都可能成為施暴者。
再如,交往沒多久,就對另一方提出許多要求或限制。像是不能和其他異性見面,什麼時候應該跟他通電話報備,把另一半當做是他的財產、所有物。還有其他幾個特性也要特別注意(見「危險愛情的七大警訊」)。
想分手,如何說再見?
如果,真碰到以上所描述的關係或情人,想分手,得格外小心,因為他們容易施暴,在分手時發生意外。
「最好的方法是慢慢疏遠,而不是提分手,」也看過許多臨床案例的鐘素英建議。因為在口頭上提出分手,對他們就是最大的威脅與刺激,因他們已將另一半視為財產、附屬品,說什麼也不能分開。如果情況還惡化到要談判,無異是把自己推到最危險的情況。
溫和地告訴對方,老闆要求加班,或是父母生病了不得不回家陪伴,慢慢減少見面的次數與機會,但一定要用和對方無關的理由,別指責或批評他,免得激怒對方,讓他起而攻擊。當對方起疑或感覺不舒服時,也要適時安撫,適度的見面。
這對想分手的女性的確是很大的折磨,沒辦法立刻分手。但鍾素英解釋,慢慢淡出這不合適的關係,對自己還是最安全的,保證自己、甚至家人不會受到無可挽回的傷害。
此外,女性在分手時也要懂得控制自己的言行情緒。一旦萌生去意,當然會顯得意興闌珊,提不起愛意,但別表現得太明顯,更別在他面前,和別人打情罵俏,讓他心生醋意,引發殺機。
碰到分手危機時,當然得對外求援,但千萬別找太熱心的人來幫忙或出頭,特別是新男友,因為那只會激怒他,讓事情更糟。求助專家,像心理衛生機構中的臨床心理師或精神科醫師,都比較能得到冷靜可行、專業的協助。
除了掌握上述要點,還有一個分手的好方法,「就是把自己弄得很糟(例如吃胖變醜邋遢),條件變得很差(如辭職沒有收入),讓對方倒盡胃口,最後決定自己離去,」鐘素英考慮許久,決定把這個好方法說出來,讓許多受盡威脅的女性能順利脫身。
因為有暴力傾向的男性通常很現實,當對方沒有利用價值,無法滿足他某些需求時,會打退堂鼓,主動求去,此時也不再有自尊受損的問題,他只會攻擊比自己好、得不到的女性。但分手後,也別立刻好起來,而是要慢慢來,別讓他起疑。
談戀愛是學習智慧的過程,但怎麼「安全進、安全出」反而變成現在最重要的課題,向來天真浪漫、憧憬愛情的人,需要認清事實。
  ....more
下一頁 最後一頁
管理者登入
楊聰才診所 / 新北市新店區中興路2段239號2樓 / 諮詢專線:02-29181299.8911-6158
本網站www.yang1963.com.tw內容,包括網頁、文字、圖片、網址等,均屬本網站所有
未經同意及授權不得進行連結、複製或散佈本網站之相關資料。
網站製作 / 耀聖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