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經歷 院所介紹 專業團隊 服務項目 門診時間 院所位置 衛教新知 最新消息 媒體專區
 
◆113(2024)年五月出國休診日期公告  ◆113(2024)年四月門診休診日期公告  
【最新衛教新知】 >> 【焦慮性疾病】
2006-04-25 22:37    6大孕期身心憂慮自救法
資料來源/媽咪寶貝雜誌
諮詢專家/財團法人天主教耕莘醫院精神科暨心理衛生中心主任 楊聰財

 
面對生孩子這等大事,孕媽咪難免心情緊張,從孕期一開始要適應生活方式的改變,到做好心理上的準備等等,容易發生的不安全感與憂慮感是媽咪最難克服的「孕期低潮」,要解除孕媽咪的身心憂慮,就從這裡開始。
 
 
憂慮.1:怎麼吃才能讓寶寶健康成長?
 
【孕期飲食觀】
 
胎兒在母體內生長最需要豐富的營養,才能幫助健康的成長,所以,胎兒所需的營養可以說是全部依賴母親的飲食內容所供給,所以,基本上,重視孕期的營養是一件值得重視的事情。 在十個月的懷孕期,媽咪的體重增加有一個數值可供參考,以整個懷孕過程的體重增加來說,宜在10~12公斤左右,而各個孕期的體重增加則是: 1、 孕期初期(1~3個月):1~2公斤 2、 孕期中期(4~6個月:5~6公斤 3、 孕期後期(7個月~生產):4~5公斤
 
【吃進營養素】
 
媽咪在孕期營養的標準,在熱量方面,每天只要比產前增加150~330大卡即可;蛋白質的增加在10~20公克,而動物性的蛋白質為較優的營養成份,海鮮類也是不錯的選擇;鈣質最好是每天以1~2杯牛奶來補充;有貧血現象的媽路咪要記得多吃些菠菜、豬肝湯以補充鐵質,情況嚴重者可以請醫師開立鐵劑,增加鐵質的補充。 各類維他命以及葉酸,對於胎兒有助腦部的發育,如果可以話的,媽咪最好在孕前三個月前就可以開始多多食用。
 
【害喜媽咪怎麼吃?】
 
孕期初期時的媽咪,依個人情況多多少少會出現害喜的現象,醫師建議,媽咪可以先從少量多餐調整,在每天早上起床前可以先進食乾食,過於刺激性的食物容易引起嘔吐,最好還是先避免,絕不能因為害喜而完全不進食任何東西,這對胎兒的發育會有不良的影響。
 
【孕期禁食區】
 
孕期媽咪為了胎兒著想,總會不停的進食有營養的食物或者補湯,但是要注意的是,鹽份的攝取就要比平常少一些,防止孕期的水腫帶來的不適;含脂肪過多的食品也要減少攝取,否則沒吃到營養,還堆積了許多讓媽咪產後難以減下的肥肉,實在不划算;還有,過於刺激性的調味品,如大辣級的麻辣火鍋最好還是禁口,不然也應該淺嚐即止;只供熱量而無營養價值的食品,如巧克力、汽水等也不宜多吃。
其實,醫師表示,媽咪在懷孕期間並沒有哪些食物是會被完全禁止的,只是在攝取的量上,還是要減少為佳,加上若是媽咪的孕期狀況不夠穩定的話,還是建議咖啡、酒類要完全禁止,因為高濃度的咖啡因會傷害到成長中的胎兒,而市面上含咖啡因的飲料,包括有濃茶、熱巧克力、可樂等,要多加注意。
 
不過,若是一時之間戒不掉喝咖啡的習慣的話,為了胎兒的健康著想,可以選擇去咖啡因的咖啡,並且多補充鈣質如小魚乾、豆腐、牛奶等...
 
憂慮.2:怎麼穿才能舒服渡過孕期?
 
憂慮.3:怎麼運動才能補元氣好生產?
 
憂慮.4:怎麼吃藥才不會傷到胎兒?
 
憂慮.5:愛怎麼做才能性福又安全?
 
憂慮.6:身心怎麼調整才能生出優質寶寶?
 
有些產婦在產後的2至3天內,情緒會突然變得很低落,對周圍事物甚至新生嬰兒也不感興趣,胃口差、失眠或脾氣變得暴燥,易和他人發生口角,這就是所謂的產後抑鬱症(Post-Partum Depression)了。
為什麼會產生產後抑鬱症呢?這是社會因素扮演了一定的角色,有些產婦在圍產期間得到的支持很少,例如夫婦感情不和,甚至是單身母親、未婚媽媽或意外造成懷孕的,這些社會因素對產婦的精神狀態有不可疏忽的影響。
 
加上有些產婦本身的性格可能是較為緊張或內向,十月懷胎,臨盤生產和產後育嬰無可避免地引起她們的擔心、不安和焦慮,特別是當她們沒有途徑可向他人表達自己的心情時,心中的憂慮便會逐漸堆積。
 
在產後的幾天內,由於身體的荷爾蒙變化而使情緒反應達到高峰,導致失控的地步,因而便可能導致抑鬱症的產生。 產後抑鬱症是不能忽視的問題,正確地處理不但可以使產婦順利地度過產後憂鬱時期,並且能以健康的方法來哺育幼兒,而且也能避免一些嚴重的併發症,這些嚴重的併發症包括幻視、幻聽和譫妄等精神症狀,這些不正常的刺激可導致產婦嚴重脫離現實環境,甚至引起產婦自殺和暴力傾向,危及嬰兒的安全。
 
所以說,患上抑鬱症的產婦應接受心理上的輔導,並由專業人員提供所需的精神上和物質上的支持,家人如能幫忙照料嬰兒也有助減輕產婦的壓力;有時醫生會處方一些抗抑鬱的藥物,來改善其症狀,幫助產婦早日康復。
 
  ....more
2006-04-25 22:31    百貨週年慶瘋狂促銷 小心購物狂上身
  ....more
2006-04-25 22:18    廣泛性焦慮症的評估
資料來源/民生報
 
大考將屆,再加上勞退新制實施,許多勞工擔心前途問題,最近不少人都生活在「壓力鍋」中;但可別以為,壓力忍一忍就過去,其實,壓力常會累積,達到一定程度即引發各種身心疾病,務須積極處理。
 
耕莘醫院精神科主任楊聰財指出,日常生活中,只要遇到不熟悉、沒把握、非預期、超出自我能力範圍的事,都可能帶來壓力;過去曾有學者將不同事件賦予壓力分數,像配偶死亡是最有壓力的事,達100分,結婚的壓力也有50分,若在半年內累積壓力逾300分,罹患身心疾病的機率便顯著高於一般人。
 
楊聰財表示,如果一段時間(如連續1個月以上)持續出現下列症狀的3項,就可能是承受了過大的壓力,有廣泛性焦慮症的傾向,應提高警覺:
 
(1)肌肉常緊繃,尤其是頭頸、腰部特別不舒服。
 
(2)容易生氣、煩躁。
 
(3)容易感到疲倦。
 
(4)注意力不集中,不容易專心。
 
(5)不易靜下心來,常感到不耐煩。
 
(6)睡眠障礙,如睡不好、失眠。
 
此外,有些人面臨巨大壓力會以呼吸不順、心悸、腸胃不適、頭痛等生理症狀表現,嚴重者甚至影響到工作、唸書、從事日常事務的能力、表現,如果渾身不對勁,就醫卻找不出病因,用藥治療又效果有限,就得懷疑是壓力惹的禍。
 
還有些人面對壓力,會出現體重變化,像有憂鬱、焦慮等情緒障礙者,常可能體重明顯減輕,另一種極端,則是遇到壓力、緊張,就拼命猛吃,體重節節上升。所以,若體重不明原因起伏,又沒有生理疾病,也應考慮是否壓力所致。
 
楊聰財說,面對壓力,自己應對的態度,其實能決定其影響為正向或負向;他以划船為例,當遇到逆流時,有人很樂觀,認為這是鍛練體力、技術的好機會,但也有人很沮喪,覺得自己很倒楣,老天爺故意與他作對。
可別小看這一念之差,在生理上可是有截然不同的影響。研究顯示,若以正面、達觀的心態面對壓力,體內的腎上腺素會升高,這是種好的荷爾蒙,讓人更有應變能力;但以負面、悲觀的心態處理壓力時,體內的皮質類固醇會上升,這是較不好的荷爾蒙,會抑制許多生理功能、尤其對免疫系統影響更大。
 
醫師提醒,人生充滿不可預知的天災人禍,小壓力或許可以靠自己調適,大壓力就須有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如親人、朋友或社會組織、政府的協助來渡過;如果在壓力發生一個月內,仍無法走出壓力事件的陰霾,應儘速尋求專業處理,如醫師、諮商專家等,以免其破壞力擴大,引發災難反應。
 
【紓壓DIY】
 
壓力大時,該如何自處,才能安然走過風暴?精神科醫師提出「三好四法」原則,民眾不妨自行演練。
 
所謂「三好」,即面對壓力時,應維持三個好習慣:睡得好,每天至少有6到8小時睡眠,養足精神,而不要老是往牛角尖裡鑽;吃得好,無論再忙、再煩、再沒有食欲,三餐仍要定時定量,才有體力應付壓力;多運動,可刺激腦部製造腦內啡,這是天然的麻醉劑,有助控制痛楚,讓我們產生愉快、平和、幸福的感覺。
 
「四法」則是四種紓解壓力的方法:說、唱、做、寫。「說」就是對自己信任的人或專業人員,傾吐心中煩憂,如此可避免壓力如處在悶燒鍋中,不斷發酵;「唱」則是藉歌抒情,同時這也是很好的胸腔運動,有助壓力調適。
 
「做」是指採用腹式呼吸法,每天至少做80次,坐姿、臥姿皆可,也可分時段、有空就做,如此有助穩定自律神經,減少身心不適;「寫」則是提筆寫下心情日記,把腦中混亂的思緒,藉此整理清楚,也能幫助安定情緒。
 
此外,科學研究顯示,有些紓壓食物,在壓力大時增加攝取不無好處。例如,牛奶、香蕉都富含「色胺酸」,這是天然的精神鬆弛劑,能改善睡眠,減輕焦慮、憂鬱,改善頭痛,加強免疫功能,也是形成神經傳導物質「血清素」的必要原料。而深海魚油含有豐富omega-3脂肪酸,其中DHA、EPA都對腦部保健有益。富含各種維生素的蔬菜、水果多吃也無妨。 ....more
2006-04-25 22:15    上網停不了 小心依賴一輩子
如果你喜歡上網,喜歡到不上網就渾身不對勁,可能是臨床上稱之的「病態性強迫電腦使用者(Compulsive Computer User)。最近就有一名沉迷網路的男子,每天要上網十二小時,丟了工作也瀕臨離婚,卻仍積習難改。
 
 新店耕莘醫院精神科主任楊聰財醫師指出,有一位四十七歲的中年男子,在電腦公司原本有不錯的職位,可是他每天要花十二小時上網,假日上網時間更達十八小時,有時和人聊天交友談情說愛,有時扮演駭客尋求成就感。
 
 沈迷在網路世界的結果是,這位男子無心工作,被炒魷魚三次,而且冷落妻兒,自己也睡不好精神差,他雖然有病識感,可是積習難改,沒有定期回診按時吃藥,所以情況也沒有多大。
 
 楊聰財說,有越來越多的「病態性強迫性電腦使用者」,花費過多的時間在使用電腦,滿腦子使用電腦(尤其是上網)的念頭,卻已達不能自制的強迫行為;像這名男子,自己也覺得不對勁要求醫,但是卻因為已經成癮,治療效果不佳。
 
 值得注意的是,一份國際研究顯示,B型性格異常的族群(邊緣型、社會型以及自戀型性格)最容易發生此強迫性行為,而強迫性電腦使用者普遍合併有其他的精神疾病,像是「強迫性購物症」就十分常見。
 
 楊聰財說,這些人對容易對色情網路、網路聊天室成癮,個性比較內向,以前沒有電腦時,傾向對色情書刊、電話成癮,網路的興起,他們耽溺的對象也轉移到網路世界裡。
 
 據國外的調查顯示,有5成2的人曾因使用電腦而有學校問題,更有4成3的人因過度使用電腦而失去工作,還有不少人合併有精神疾病。這份資料雖為國外學術界發表,國軍北投醫院也正在積極找尋300名每天上網4小時的患者,進行研究。
 
 楊聰財呼籲,民眾使用電腦,不應對虛擬世界有過多「幻想」,過度投入反而影響在人類世界中的人際關係和社會功能。 ....more
2006-04-25 17:52    強迫症發作 怎麼辦?
Q:醫生您好:
我姊姊從10年前就會重複做一些事情,譬如關門會一直拉看有沒有關好,出門時也會一直在門口徘徊看們有沒有關好,東西要丟時也是把垃圾重複一直檢查,晚上都會失眠不睡覺都睡白天,長久下來已和社會脫節無法工作,一直有看精神科都不見好轉,5/10被大嫂要趕出家門,5/13吃安眠藥自殺幸有救回,目前住在我家,但我不知如何幫她,跟她說的話都不聽,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大家都很困擾不知如何是好,請大師給予建議。謝謝
 
 
A:(新店耕莘醫院精神科主任 楊聰財醫師答覆)
 
由來信中所描述「重複檢查」的特徵,您姊姊極可能是罹患一種腦部某特定部位內分泌失調的疾病---強迫症。
 
強迫症是一種常見的心理疾病,包括病態性的強迫性思考(obsessions), 及強迫性行為(compulsions)。強迫性思考是一種反覆令人困擾的想法,其內容多為令人沮喪或是非常荒謬的事情,這些內容被視為是「與自我不容的外來物」(ego aliens),即不被病人認為是合宜的和想要的。強迫性行為是一種儀式化的行為或思考,通常都是對於強迫性思考的一種反應。類似於強迫性思考,強迫性行為被視為毫無意義的,或是過度的。但除非病人執行這些強迫性的行為,不然病人會感到十分不舒服(焦慮或是覺得有壓力)。強迫性的儀式化行為有時是非自願 性的而是強迫性的(compelled)。
 
大部分的病患有多重強迫性的行為及思考,而且會隨著時間有不同變化的趨勢。例如某一位病患可能以前為強迫性洗手,但在數年後卻是呈現強迫性計數的症狀。對於大多數的病患而言,強迫性症狀都會隨著時間而有病情起伏不定的表現。青少年及產後可能會有病情加重的表現。
 
強迫性思考及行為在一般人而言十分常見;故若要定義成「障礙症」,其症狀必須嚴重到影響生活功能或造成明顯的痛苦。常見的強迫性思考包括:
 
1.東西被污染(contamination)、
2.要求對稱(Symmetry)【例如擺設物品】、
3.攻擊性或暴力性的思考、
4.憎恨有關於性方面的想法、
5.覺得無聊的字句或音調。
 
至於常見的強迫性行為包括:
 
1.洗手或去污染(decontaminating)、
2.反覆確認(checking)、
3.計數(counting)、
4.強迫性的發問或認罪自白(confess)、
5.反覆性的確認語句或行為、
6.為了求對稱或精確而反覆的安排(rearranging)、
7.強迫性的貯藏物品(hoarding)。
8.強迫症常有其他共存疾病(有人稱為併發症),例如陣發性的重鬱9.發作、妥瑞氏症(Tourette syndrome)【一種抽動性疾病】、畏懼症(simple phobia)、慮身體畸形症 (Body dysmorphic disorder)、拔毛癖、厭食症、物質濫用。
 
強迫症自古即被清楚地描述,見於所有的文化及種族中。在美國的盛行率約為1-3%,這樣的數據和其他國家的盛行率類似。大多數的患者在童年早期即有輕微的表現。在青春期之前,男性即有較高的比例符合診斷的準則。成年兩性的比例相似。
 
雖然對於強迫症切確的病因本質仍不清楚,但普遍存有共識,即強迫症與神經學病理有關。功能性神經學造影暗示大腦功能異常,包括旁邊緣性前額葉大腦皮質(paralimbic prefrontal cortex),基底核及丘腦。在上述部位有病變的神經疾病也有類似強迫症的表現。這些大腦神經系統的重要功能在於促成每天生活中經由半自動的狀態,協調產生許多精細的行為結果。在過去的幾年中,基因學、大腦造影及現象學的研究均指出強迫症和妥瑞氏症(Tourette syndrome)及希德罕氏舞蹈症有關。神經傳導介質如血清張力素及多巴胺在大腦基底核系統中扮演相當要的角色。
 
在治療方面,包括藥物治療與心理治療。
 
選擇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是唯一對強迫症有效的一群藥物,例如fluoxetine、paroxetine、fluvoxamine、sertraline、citalpram。沒有一種選擇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會比另一種特別有效。但對某些人而言,某一種藥物的確會有比另一種有效。若第一種藥物無效,可再嘗試另一種藥物。若開始以藥物治療時,選擇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必須持續的使用,除非行為治療能成功的控制病情。若停止服用選擇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的話,通常會造成復發。 即使以藥物治療而獲得多年的症狀緩解,這種復發的情形也會發生。至於對於其他的共存疾病則需配合不同的藥物輔助治療。通常病患若採取適當及積極性治療,都有不錯的療效。通常需約6個月的時間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其他非藥物的治療方式包括:
 
1.行為治療:去制約化,認知治療也有幫助。
2.神經性的外科手術: 對於嚴重型及有抗性的強迫症有部分效果。
3.家族治療:通常需要家族成員的教育。在症狀的緩解後,目標應為4.家族成員的重新整合。
5.職能治療:通常是必要。 ....mor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管理者登入
楊聰才診所 / 新北市新店區中興路2段239號2樓 / 諮詢專線:02-29181299.8911-6158
本網站www.yang1963.com.tw內容,包括網頁、文字、圖片、網址等,均屬本網站所有
未經同意及授權不得進行連結、複製或散佈本網站之相關資料。
網站製作 / 耀聖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