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經歷 院所介紹 專業團隊 服務項目 門診時間 院所位置 衛教新知 最新消息 媒體專區
 
◆113(2024)年五月出國休診日期公告  ◆113(2024)年四月門診休診日期公告  
【2015年2月7日 蘋果日報”倖存一歲娃 哭喊「媽媽抱」”】
倖存一歲娃 哭喊「媽媽抱」

2015年2月7日【黃羿馨、莊淇鈞、陳瑩欣╱台北報導 】

空難中在機體外順利獲救的1歲男童與中國籍10歲小妹,昨傷勢都趨於穩定,1歲男童不斷哭喊要「媽媽抱」,雖媽媽在空難中手骨折無法抱愛子,但1家3口終於團聚;而空難時冷靜指引乘客逃生的10歲小妹,其母昨確定喪生,家人僅向她說「外婆去處理媽媽的事了!」不敢告知噩耗,她昨開心打包行李回中國,等著母親團圓,天真等著母親的眼神令人不捨。

復航空難發生後,當時中國籍女童顏依錦(10歲),冷靜向旁人告知逃生方向,顏小妹與父親顏春偉(45歲)幸運獲救,被送往醫院救治,昨天顏小妹恢復狀況良好,看護也趕抵台灣照顧,顏小妹在醫院玩著手機,仍不知母親已經死亡的噩耗。

憂致女童心理創傷
「外婆去處理媽媽的事了!」家屬聽聞空難後,昨趕抵台灣,昨天警消確認顏母余虹(42歲)罹難,家人不敢告訴她真相,怕她無法接受這個事實。顏父因吸入性嗆傷仍在加護病房治療,院方因擔心她的心理狀態,也特別囑咐護理師特別照顧,避免接觸空難訊息,而家人擔心顏小妹若得知母親過世噩耗,恐心理重創,決定帶顏小妹返回中國,顏小妹昨下午仍開心打包行李等著母親回來,晚上已與看護先行離開台灣。

勇父施CPR救溺兒
另名倖存者男童林日堯(1歲3個月),空難後送至加護病房後,不斷哭喊「媽媽抱!媽媽抱!」但未能如願,經過兩天後男童終於轉至普通病房,由於母親江郁穎(34歲)因左手前臂尺骨骨折,傷勢仍未穩定不能擁抱愛兒,不過一家3口終於如願再次團聚,成為空難中的溫馨訊息。

男童父親林明威(37歲)在空難發生當時,首先搶救身陷飛機殘骸中的妻子,隨後發現男童已溺水,不僅口、鼻塞滿泥巴,嘴唇也呈現紫色已經缺氧,林父因此趕緊對男童施予在軍中習得的心肺復甦術,才將愛子從鬼門關前硬拉回來,幸運的一家人剛好在飛機斷裂處附近,才得以立即脫身撿回一命。

林明威為中國信託法金部新興產業中心經理,負責新興產業相關業務,中信金總經理吳一揆前天也前往探視,他說林在中信銀已工作約十年,林以「真的要感謝老天爺,機身裂口就在自己座位前方!」說明一家3口可生還的主因。林明威並感謝警消第一時間的救援及醫院後續的救治,讓一家3口能夠團圓。

昨天中午林明威原本準備接受媒體訪問,但考量死者家屬情緒後取消,林明威胞弟林明毅說,因林明威壓力仍大,不願回想空難當時狀況。林明威之後也發聲明稿說,1家3口在意外中獲救,是不幸中的大幸,「我們只是一個平凡的家庭,不願再回想當時情景,希望外界多關懷罹難者家屬。」

易現急性壓力障礙
精神科醫師楊聰財也指出,災難醫學研究,倖存者最多有8成會產生急性壓力障礙,事件發生後產生睡眠障礙或負面情緒都是正常現象,需要循序漸進改善,若狀況持續產生且影響生活機能,須尋求醫師協助。

倖存者情緒穩定方式
●在許可範圍內多加運動,產生腦內啡有助減輕壓力
●接近親友、人群,避免獨自一人
●一天4次「腹式呼吸」,緩慢進行穩定情緒
●睡前寫「快樂日記」,藉此提升腦內血清素降低焦慮
資料來源:精神科醫師楊聰財

管理者登入
楊聰才診所 / 新北市新店區中興路2段239號2樓 / 諮詢專線:02-29181299.8911-6158
本網站www.yang1963.com.tw內容,包括網頁、文字、圖片、網址等,均屬本網站所有
未經同意及授權不得進行連結、複製或散佈本網站之相關資料。
網站製作 / 耀聖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