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經歷 院所介紹 專業團隊 服務項目 門診時間 院所位置 衛教新知 最新消息 媒體專區
 
◆113(2024)年四月門診休診日期公告  ◆113(2024) 三月份門診時間公告  
【2017年01月11日 TVBS NEWS”親眼看愛犬安樂死 主人過度自責引「病態性哀慟」” 】
親眼看愛犬安樂死 主人過度自責引「病態性哀慟」

2017年1月11日【記者 許碩穎 報導】


台北有名男子因親眼看愛犬安樂死,過度自責,無法入睡、食不下嚥,甚至出現自殺念投,在親友的陪伴下就醫檢查,才發現患有確診男子是「病態性哀慟」合併「創傷後壓力症」。

根據行政院最新(2015)統計,台灣家犬家貓的數量高達230萬隻,每10個台灣人就有1人擁有一隻家犬或家貓。

在台灣,養兒育女所費不貲等各種原因,民眾生產的意願低,因此將關愛都給了寵物,將小貓小狗當成自己的孩子般寵愛。但日前有名35歲男子,因飼養多年的柴犬出車禍癱瘓,最後決定不讓牠再受苦接受安樂死,而男子為了陪愛犬走完最後一程,還在旁見證了安樂死過程。

在愛犬離開後,男子常情緒低落、不自覺地哭泣、不願出門,總是待在家看著愛犬的照片。後來,家屬發現男子出現失眠、食慾不振,而且只要討論到安樂死就感到憤怒、焦慮,他認為自己是害死愛犬的兇手,甚至想要自殺。

家屬於心不忍,只好將男子帶至精神科診所就醫,經過醫師諮詢檢查後,確診男子是「病態性哀慟」合併「創傷後壓力症」。

收治病例的開業精神科診所院長楊聰財表示,寵物過世對不少飼主來說,如同親人離開,這些飼主的壓力指數高達63分以上,甚至有飼主高達100分。等級如同家人或配偶死亡而出現「哀慟反應」。

楊院長解釋,每個人的哀慟反應不盡相同,但都是必經過程,會因個人差異表現出不同的身心反應,一般常見的反應有,情感麻木、難過哭泣、沒有食慾、睡眠障礙、產生退縮行為和罪惡感等等。

一般民眾會因寵物的可愛、具療癒效果而飼養、陪伴,但較少關注寵物死亡對飼主可能引發的悲傷哀慟反應。對此,楊聰財醫師提醒,飼主與寵物的親密關係及依賴性愈來愈深,寵物扮演的角色已不亞於家人或伴侶關係,近來門診收治愈來愈多因寵物過世引發「病態性哀慟」(Pathological grief)的患者,若沒有妥善處理,甚至會造成飼主自殺或心理危機。

要如何改善負面情緒?楊聰財院長建議,親友可在旁陪伴、傾聽,以「同理」非「同情」的態度來支持患者,大多患者可順利度過,但若合併有創傷後壓力症者,通常會逃避與創傷有關的刺激,阻礙了哀慟中哀悼過程的進行,無法適應失落後的新環境而使身心失調。

目前,臨床治療上仍採心理諮商方式,以處理患者不當的自責情緒及罪惡感,導引其正面思考,同時搭配藥物改善焦慮、失眠症狀,幫助患者穩定心情,待創傷平復後再導入正常的哀慟反應,使其早日恢復原本的生活。

管理者登入
楊聰才診所 / 新北市新店區中興路2段239號2樓 / 諮詢專線:02-29181299.8911-6158
本網站www.yang1963.com.tw內容,包括網頁、文字、圖片、網址等,均屬本網站所有
未經同意及授權不得進行連結、複製或散佈本網站之相關資料。
網站製作 / 耀聖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