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經歷 院所介紹 專業團隊 服務項目 門診時間 院所位置 衛教新知 最新消息 媒體專區
 
◆113(2024)年四月門診休診日期公告  ◆113(2024) 三月份門診時間公告  
【2019年02月04日 蘋果日報”殺人分屍是「病態人格」非精神病,法官不應以「有教化可能」免死”】
殺人分屍是「病態人格」非精神病,法官不應以「有教化可能」免死

2019年02月04

「分屍女友7塊後……繼續劈腿3女」, 看到這件發生在2019年1月8日的傷天害理的新聞,想起這1至2年屢見的類似新聞,身為30年的精神科醫師暨公共衛生醫學博士的我(楊聰財),也不免感到憤怒與悲傷:憤怒的是有人可以如此殘忍的,將完整的一個人殺害後、還支解其完屍,其人格的偏差需要被重視與探索,避免悲劇再發生;悲傷的是這年頭恐怖情人屢屢皆是,本來談愛情應該是「一起時求幸福,分手時求祝福」,但是結果卻是要被結束生命,顯然是「情感教育」(Affective Education)出了問題,讓不少男女在進行愛情互動時,缺少了基本的素養與技巧,值得政府與民間要檢討這方面的教育出現了什麼漏洞,要加以修正補強。

殺人後又分屍的人格出現了何種偏差?最常見的是因為犯人具有「病態人格 (Psychopathy)」。從犯罪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病態人格的特徵包括:

一、自戀;
二、不容易不安、恐懼;
三、常若無其事的進行某事;
四、總會去進行有違倫理規範的事情:
五、常常會透過說謊來合理化自己不守規範的行為;
六、雖然他們可以看似正常與人社交,但其實心理上卻缺少同理心。

病態人格並不屬於精神疾病,有國際研究社區中恐100人就有4人有潛在的「病態人格」心理。殺人者如此地缺乏腦部良心中樞功能,不尊重他人生命,又如此冷酷地避求被逮,還殘忍的將去世的人肢解,將他處以極刑(死刑),是一合理回應善良民眾期盼、又可警惕想為非作歹的人;所以在進行法律裁處時候,不應該以「有教化可能」作為避免判極刑的理由。

現在的台灣司法,自西元2014年起宣稱引進「教化的可能」具科學性的心理鑑定,包括進行矯治的可能、再社會化的可能、再犯的可能三者做評估,在三個概念裡描繪犯罪者的各種程度等級,交由法官判定有無教化可能,但報告本身不回答有無教化可能。這種心理鑑定無任何信效度評估, 鑑定報告中大多沒有理論文獻引用、使用的研究方法,結論也大多模糊,本人認為不宜使用。

「情感教育」(Affective Education)出了問題,是這類悲劇新聞暴露出的另一個重點。了解親密關係、學習親密兩性關係的建立與維持人際關係的心理距離與空間距離,都是情感教育的重點。

人際距離的遠近是會影響人際關係,友情與愛情要如何保持良好的關係又能保持彼此舒服的「人際距離」,是人際關係的核心議題!美國家庭教育研究專家帕克(Ross D. Parke)指出,人格分階段發展,大致有兩條軸線:

一、親密性:安全感、同理心;
二、獨立性:力量、規則、自制、勇敢、負責、耐挫。

兩者缺一不可,相輔相成,任一者過與不足,是許多人人格和行為產生偏差的根源,都可能會為孩子的人格發展帶來不利影響,甚至造成無可彌補的遺憾。 帕克認為,母親在培養孩子親密性方面具先天優勢,父親在培養孩子獨立性上無可取代。好的家庭教育,理想是父母密切合作,再好的母親也無法替代父親,再好的父親也無法替代母親。

親密關係暴力的發生,原因在於許多人都誤解了愛,將感情當作控制權力與關係確認的場域。 電影《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有句台詞:「打我也沒關係,只要有人愛我就好。」就是典型被害者的寫照。很多女孩辨識出自己的情人有問題,但就是離不開。

這樣的關係被定義成「共生關係」,彼此依賴,也彼此傷害。 「愛、喜歡、控制、暴力,他們都分不清楚,因為他們沒有好好被愛過,不知道他值得好好被對待,也不相信自己應該被愛。」

如何要愛的不失控,並且讓雙方都可以學習成長,尊重、同理、肯定是最基本的要素。在台灣當下禮盲濫情的氛圍中,減少親蜜暴力、死傷慘事的發生,良好的社會情感教育氛圍,你我通通有責。

管理者登入
楊聰才診所 / 新北市新店區中興路2段239號2樓 / 諮詢專線:02-29181299.8911-6158
本網站www.yang1963.com.tw內容,包括網頁、文字、圖片、網址等,均屬本網站所有
未經同意及授權不得進行連結、複製或散佈本網站之相關資料。
網站製作 / 耀聖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