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經歷 院所介紹 專業團隊 服務項目 門診時間 院所位置 衛教新知 最新消息 媒體專區
 
◆113(2024)年五月出國休診日期公告  ◆113(2024)年四月門診休診日期公告  
【2022年09月08日【【楊聰財專欄】從犯罪心理學剖析新北永和4年內發生3起分屍案】
從犯罪心理學剖析新北永和4年內發生3起分屍案

2022年09月08日【文: 楊聰財】

9月5日晚上新北市永和區驚傳分屍案,一名54歲梁姓男子陳屍老舊公寓,被警方發現沒有頭顱、四肢僅剩左腳,這已經是永和地區4年內第3起分屍命案。

2018年8月22日,43歲加拿大籍外語老師顏柏萊的遺體,在永和區新店溪畔被發現,頭顱、前臂、小腿均被肢解。具有美國和以色列雙重國籍的主嫌孫武生,殺人後潛逃菲律賓,當年9月被逮捕歸案。孫嫌2021年12月被法院判無期徒刑定讞,同案被告非裔美國人班特判刑12年半、美籍男子何傑生與台美雙重國籍男子吳宣依幫助傷害罪,各處1年6個月、6個月有期徒刑。

2021年11月則有一名符姓男子,從療養院將年邁父親接回家,4天之後卻自認無法負擔「高度照顧需求」,加上父親會對母親家暴,憤而用枕頭悶死父親藏於住家頂樓加蓋違建,8天後將屍體分屍丟棄排水幹線瓦窯溝。符姓男子上個月29日經新北地方法院一審宣判,法官審酌凶嫌殺人動機是為保護母親,且犯後均坦承犯行,依殺害直系血親尊親屬等罪判處19年有期徒刑,全案可上訴。

9月5日發生在永和區智光街的梁姓男子分屍案,地點離瓦窯溝也不遠,已是當地4年內第3起分屍命案。

同樣是分屍,動機卻很多元化
以上3個案件,同樣都是人神共憤的分屍案件,但是原因可是大有不同。筆者從事精神科專科醫師30多年、社會心理學系副教授、台灣司法精神醫學會會員,在此剖析凶殺案後的可能動機。

分屍案在刑案中並不常見,但近年分屍案可說是一件接著一件,讓人看了驚恐不已外,還多了一層對犯罪行為人心理異常的臆測。不論這行為背後的心理動機為何,在人死後又惡意對屍體施以支解凌遲或碎屍萬段,動機很顯然不同於單純殺人行為。

畢竟,不論是出於故意還是過失,一般而言殺人行為的完成,便可以達到行為本身的目的;其後續對屍體的「積極處理」,明顯已超出單純致人於死行為本身的意圖。

再者,對於死者家屬而言,除了要承受親人慘遭莫名橫禍外,還無法保留個全屍,這對華人社會中「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的傳統價值觀,更是讓人悲痛莫名。

共同的特徵
這些自利性的犯罪認知思考特徵包括:自我中心、低估對被害者之傷害、做最壞的假設,以及怪罪他人等。以上這些認為皆是以自己為核心、世界繞著自己轉的想法,也是犯罪人常會用的卸責技巧。例如「怪罪他人」認知思考,也就是將犯罪行為的發生歸咎於外在因素,包括他人(含被害者)、心情或喝醉酒等。也就是將暴力行為之發生歸於外在不可控制的因素,或認為是對方的問題,例如,情殺案中加害人認為是被害者先對不起他。

對這類行為採取的外在控制歸因的信念,使得犯罪人不願為他們的行為負責任,而將其歸因為命運、機會與情境等因素。這樣的自以為是、自利想法,也會低估對被害者之傷害,因為他們不僅不會對其傷害他人的行為感到愧疚、羞恥或遺憾,甚至會將其行為視為可接受或合理的,因此也會降低犯罪人行為改變動力之可能性。

道德脫離(moral disengagement)策略手法,正好是可以解釋以上3案件的共同心理伎倆。換言之,它是指即使人們做出非道德行為,但會使用一套心理機制,以避免因違背自我內心,或社會道德規範所帶來的內疚感或自我制裁。

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受各種社會教化的影響而形成自己一套道德判準,當行為與內在標準相互違悖時,會產生內在衝突的不舒服狀態;為解除此一狀態,個體會藉由道德脫離機制使其內疚感降低。所以有一說是犯罪人不是沒有道德是非感,而是他們有一套自己的道德標準,讓他們能巧妙規避這個道德壓力。道德脫離的手法機制包括:道德合理化、委婉表達、有利對比、責任移轉、分散責任、曲解結果、非人化、藉口歸因等。

分屍案不一樣的原因分類
1、毀屍滅跡、遮掩犯罪事實
2018年8月22日,43歲加拿大籍外語老師顏柏萊的分屍命案應該就是此種犯罪類型,幾個人共同動手的可能性也比較大

2、憤怒至極、仇恨到極點,要大卸8塊才能消恨
2021年11月符姓男子將年邁父親分屍,兇手表示父親會對母親家暴,而且自認無法負擔「高度照顧需求」,憤而用枕頭悶死父親藏於住家頂樓加蓋違建,再將屍體分屍,可說是憤怒無力下的悲劇犯案。

3、精神疾病
此類分屍案,犯罪人於殺害對方後,仍難消解心中的恨、憤怒、報復或教訓懲罰等,而藉由對屍體的肢解,以達到羞辱、折磨,否則難解心頭之情緒。在此類情殺案件中,加害者可能出於精神障礙、情緒控制問題、善猜忌等之邊緣性人格問題所造成。

4、收藏補償型
割取或保留被害者身體特殊部位(如:性器官、乳房、心臟等),以滿足加害者的性與占有對方,甚至視為戰利品等以滿足變態心理。
然而,這類型犯罪者到底是因為收藏臟器而殺人,或為殺人後留下「紀念品」則較難區辨。

5、民間習俗、宗教或國家懲罰手段
出於某些民間習俗相信,死者被分屍後較不會來索命、利於宗教祭祀修行,以及前述所提的國家刑罰手段等。

本人要提醒強調的是:「憤怒至極、仇恨到極點,要大卸8塊才能蕭恨」類型、精神疾病類型、收藏補償型,都是可以接受精神醫療團隊進行評估和治療的,因為精神醫療團隊包括專科醫師、心理師、社工師、護理師等,都可以從不同專業來協助治療,預防犯罪的發生。

另外筆者也發現梁家命案,犯嫌為大哥,死者則為么弟,2人未成家而與母親同住,照顧年邁的長者。照顧者如果說,大家意見不一致的時候,就很容易產生爭端,甚至會比較,都很容易產生恨意、殺意,加上新仇舊恨,也很容易產生這種犯罪行為。」因為家庭照顧,產生的摩擦衝突,其實很常見,家人之間的心結,要是一直沒有解開,持續累積,就可能導致不理智的行為,如遇到這樣情形,同樣可以尋求心理諮商協助,必要時可以到精神科、身心科就醫,讓專業資源介入,避免狀況惡化甚至造成悲劇。



管理者登入
楊聰才診所 / 新北市新店區中興路2段239號2樓 / 諮詢專線:02-29181299.8911-6158
本網站www.yang1963.com.tw內容,包括網頁、文字、圖片、網址等,均屬本網站所有
未經同意及授權不得進行連結、複製或散佈本網站之相關資料。
網站製作 / 耀聖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