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經歷 院所介紹 專業團隊 服務項目 門診時間 院所位置 衛教新知 最新消息 媒體專區
 
◆113(2024)年五月出國休診日期公告  ◆113(2024)年四月門診休診日期公告  
【2022年09月09日【楊聰財專欄】中秋佳節人團圓 疫情中做好自殺防治工作 大家一起動起來】
中秋佳節人團圓 疫情中做好自殺防治工作 大家一起動起來

2022年09月09日【文: 楊聰財】


左起:衛福部心理健康司副司長鄭淑心、衛福部長薛瑞元、台灣自殺防治學會理事長李明濱及民進黨立委邱泰源等人4日出席「世界自殺防治日 打造疫後健康心」記者會(中央社記者陳婕翎攝)

中秋節在是華人月圓人團圓的重要節日,而今年中秋在9月10日,也是世界自殺防治日。在全民的共同努力下,台灣的防疫措施已逐步開放,標準自殺死亡率也比去年下降:台灣的自殺死亡率自2006年(總計4406人,每十萬人口19.3人)最高峰,逐年下降,並於2010年退出國人十大死因之列持續至今。在疫情的嚴重衝擊下,2021年自殺死亡人數仍下降至3585人,比起2020年降幅1.9%。但千萬不能輕忽因疫情長期累積的壓力,及後續經濟生活等環境改變的壓力,特別是因染疫身亡的遺族親友或曾確診者,都需親友關懷,讓身旁的親友們都能感受到愛與溫暖,共度佳節。

全國自殺防治中心於今年7月,針對全國15歲以上2101位民眾,進行「心理健康及自殺防治認知與行為」的電話調查,結果發現,有34.8%民眾經歷自主健康管理,29.2%經歷居家隔離,18.3%因確診住院或居家隔離,1.5%經歷在檢疫旅館或檢疫所,彙整後有38.3%(推估774萬人)民眾至少經歷其中一項。進一步分析,曾經確診的民眾中,有94.4%(推估349萬人)因為疫情直接或間接感受壓力,因此,對確診親友的即時支持與關懷至關重要。

全國自殺防治中心 111 年 7 月針對全國 15 歲以上的2101位民眾,進行「心理健康及自殺防治認知與行為」電話調查,顯示全國約有12.2%(推估約247.2萬人口)民眾一生中曾經出現自殺想法,另有 1.9 %(推估約 39.1 萬人口)上民眾曾於一年內認真想過要自殺。2022年針對新冠肺炎疫情對民眾心理健康的影響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年滿15歲以上民眾約有44.4%(去年為45.4%)感受到壓力,其中占率較高的分別為工作與經濟壓力23.7%(低於去年30.8%)及日常生活壓力23.4%(低於去年29.8%);因疫情感到壓力的民眾同時亦承受著情緒困擾的問題。
「世界衛生組織已經呼籲,2030年憂鬱症將是增加社會負擔成本的第一名疾病,這件事,不會距離我們太遙遠。」美國

自2010至2018年統計發現,憂鬱症人數增加至少4成。台灣雖然本土數據盛行率不高,重鬱症比例僅約3-5%左右,一般輕度憂鬱症狀比例則約10%。但這是因為民眾大多不願求醫,而使確診人數相對偏低。

如果以憂鬱症九大症狀中最典型的「睡眠問題」而言,根據《台灣自殺防治學會》調查,國人平均有睡眠困擾的比例高達20%-25%,表示1/4至1/5的國人正飽受失眠之苦,且隨著症狀惡化又未尋求諮商醫療等協助,就可能持續增加憂鬱及自殺風險。「台灣大部份人未適當求醫,以憂鬱症狀比例最高的『失眠』來推估,每年保守估計至少有15%左右,疫情期間更增加到20%以上!」

在台灣,有症狀而未經診斷的潛在憂鬱族群不在少數,因此,憂鬱症狀比例是值得重視的指標,民眾也應該多加瞭解自己是否符合相關症狀包括:情緒低落、明顯對事物失去興趣、體重下降或上升、嗜睡或失眠、精神運動遲滯、容易疲倦或失去活力、無價值感或強烈罪惡感、注意力不集中或猶豫不決、經常想到死亡。

憂鬱症值得重視的另一方面,是其具有高度的共病性。憂鬱症被確認與廣泛性焦慮症等身心疾病、物質濫用、藥癮毒癮及任何精神疾病都有顯著相關。尤其是毒品使用與自殺的關連性,較未使用毒品者之風險增加達10倍以上。

WHO強調「沒有心理健康,就不是真健康」,民眾應對精神疾病和憂鬱症狀有正確認識,而非採取一昧避諱、忽視、或畏懼的態度。許多慢性病患若能早期發現身體疾病對心理健康的負面影響,不害怕、不逃避、不延遲精神醫療,很多民眾可以藉由專業精神醫療得到很大的幫助。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祝所有台灣子民,中秋佳節,身心平安喜樂。



管理者登入
楊聰才診所 / 新北市新店區中興路2段239號2樓 / 諮詢專線:02-29181299.8911-6158
本網站www.yang1963.com.tw內容,包括網頁、文字、圖片、網址等,均屬本網站所有
未經同意及授權不得進行連結、複製或散佈本網站之相關資料。
網站製作 / 耀聖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