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經歷 院所介紹 專業團隊 服務項目 門診時間 院所位置 衛教新知 最新消息 媒體專區
 
◆113(2024)年五月出國休診日期公告  ◆113(2024)年四月門診休診日期公告  
【2022年09月15日【楊聰財專欄】降低青少年犯罪,全民動起來!】
【楊聰財專欄】降低青少年犯罪,全民動起來!

2022年09月15日【文: 楊聰財】

台灣青少年變少,近八年間青少年人口(十二歲以上至未滿廿四歲)銳減八十一萬,卻有更多人觸法,使得「青少年犯罪人口率」八年內攀升百分之四十七,即使近兩年疫情導致社會活動減少,該比率仍持續上升。在少子化與到處缺工的台灣,青少年案件劇增不僅危害治安,更嚴重減損青年勞動力,形成國家發展危機。

監察委員葉大華分析,青少年因觸法進入司法體系,若在矯正機構未獲妥善輔導,反而接觸更負面人際網絡,將一再觸法形成「旋轉門效應」。也就是說,就像以前所謂一陣便會進行的掃黑行動,如果不能從骨子裡去進行教化改善,那只會物以類聚,趁被關的時候,結識更多黑道分子,就如同天道盟般,讓惡勢力由地區性變成全國性,只會讓社會治安更敗壞,捲在其中的人便形成惡性循環,從看守所到感化學校,從感化學校到監獄,從小偷演變成搶劫犯,一直向下沉淪!

我們希望一代比一代強,讓國家社會持續充滿正能量,要達到此目標,絕非單一個人或團體便可辦到;這需要像「自殺防治」工作一樣,需要大家一起來,網網相連,分工合作,永續經營。

我們從生下來便會有「自卑感」:例如幼童在還沒有爬出去的能力以前,生活起居吃喝拉雜睡都需要由照顧者(最常便是母親)提供,所以腦海裡自然會產生「我不如別人」的自卑感。自卑看似是一個毛病,提倡個體心理學(individual psychology)的阿德勒(Alfred Adler)將自卑視為人類的其中一種原動力。讓我們一起看看,自卑如何可以使人超越自我。阿德勒則認為人的原動力是擺脫自卑感(inferiority)。

阿德勒認為所有人都會有自卑感。自卑的原因有很多︰家庭關係、朋輩關係、社會文化、經濟地位等。阿德勒更認為人在出生時,面對父母或者照顧者的權威時,已經會因自身的無力而覺得自卑。雖然在日常用語中,自卑通常都但有貶義,但阿德勒認為自卑是每一個人都會經歷的狀態,而是一種推動人去進步的燃料。相信大家都會認為由自卑衍生的大多都為負面情緒,而我們都不會享受這種自卑感。由於每個人天生就感到自卑時,我們自然就會作出不同的補償性行動,以擺脫自卑,追求優越感(superiority)。

自卑並不一定是一件壞事,適當的補償行動可以使我們得到更好的成長,建立更健康的態度。但是在青少年第二性徵出現、「轉大人」階段,為了超越自卑,很容易標新立異、搞怪,又喜歡向同儕看齊;此時如果交到損友,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腦中的模仿神經元都是學到翹課、抽菸、喝酒、打架鬧事;接著在壞朋友的慫恿之下,好奇地開始第一次使用毒品,之後便被毒品綁住,干擾破壞腦部含有理性系統以及系統的額葉功能,一來更容易衝動易怒失控,二來因為毒品依賴,所以必須設法弄到錢買毒品使用,這時未達目的不擇手段,竊盜、搶劫、販毒又用毒,自然便會成為監獄和看守所的常客了。

所以如何產生「近朱者赤」的效果便很重要!所謂「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筆者建議:需要民意支持的里長、議員、立委諸公等,可以跨越黨派,規劃設計適合青少年參與的活動,包括靜態和動態,就如同基督教的「團契」,讓青少年藉由動態活動,諸如打籃球比賽去消耗體力、幫助睡眠,而且在運動時可以增加多巴胺(提升注意力與活動力)、血清素(減少憂鬱、焦慮、易怒衝動、幫助睡眠)、正腎上腺素(加強反應的應變能力)、腦內啡(減輕煩躁、產生愉悅感)的分泌,自然減少碰毒品的風險。靜態的可以舉辦讀書會、座談會、音樂欣賞等,讓青春期的孩子們能「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增加自己腦中的背景知識,以後要當有能力的斜槓青年便指日可待!

另外對於販毒者要予以重罰,組織詐騙集團的首領和重要幹部要嚴辦,從源頭控制住,自然會減少社會瀰漫的「笑貧不笑娼」惡劣風氣。

年輕人不好,中老年人必然會受魚池之殃。處理過許多自幼便溺愛,不斷用金錢物質滿足青少年私慾的父母親,孩子長大了,交到壞朋友,用毒販罪,搞到精神異常,還因為吸毒而傾家蕩產!

所以針對青少年犯罪增加問題,千萬不要視而不見,因為這塊沒有做好,可是會有國安危機的風險!鼓勵大家:發揮婆婆媽媽的愛心,為自己也為國家社會,每個人都可以盡一分心力!



管理者登入
楊聰才診所 / 新北市新店區中興路2段239號2樓 / 諮詢專線:02-29181299.8911-6158
本網站www.yang1963.com.tw內容,包括網頁、文字、圖片、網址等,均屬本網站所有
未經同意及授權不得進行連結、複製或散佈本網站之相關資料。
網站製作 / 耀聖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