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轉型恐懼「身分崩解」人資專家:學AI技能成轉型關鍵
2025年07月03日【記者 藍于洺】
隨著年齡增長,許多職場人士面臨轉型的考驗,上班族周士洋就是其中一位。從人資起步,轉戰半導體與科技業,周士洋在邁入中年的過程中不斷突破自我。專家指出,中年轉型面臨心理壓力、身分轉變恐懼、職場競爭、產業變遷以及家庭與財務壓力等多重挑戰。專家建議中年轉型者應調整心態接受不確定性、做好財務規劃,並積極學習新技能,特別是AI等數位技能,以面對職場變化。
周士洋畢業後工作十多年,從菜鳥逐漸晉升為專案經理,如今已三十多歲的他對職場人生挑戰有了更深刻的體會。他表示,自己最初是從人資工作開始,因為這與他所學專業最為接近,而後來選擇進入半導體和ICP領域是因為他對這方面的專業性有更多經營興趣。面對即將邁入40歲的下一階段,周士洋已做好準備迎接各種職場挑戰。他從年輕時就勇於挑戰,從人資工作轉換到業務性質,成功跳出舒適圈並適應新環境,用自己的方式開創一片天地。關於個人生活,周士洋表示目前心力主要放在工作和興趣培養上,他並不特別懂得推銷自己。他提到若生活圈中有機會接觸到能夠互相包容、有共同話題的對象,他可能會認真考慮婚姻關係。
專欄作家分析指出,像周士洋這樣即將邁入中年的民眾在選擇轉型時考量因素越來越多。從內部因素來看,心理壓力與身分轉變的恐懼最為顯著。對中年人士而言,工作不僅是謀生手段,更是自我身分的定義,因此在中年時期跳脫舒適圈所帶來的心理壓力和身分轉換挑戰相當巨大。人力銀行發言人楊宗斌強調,中年之後更要有職場危機意識,因為企業可能會積極尋找新血取代現有職位,原本期望做到退休的工作也變得不那麼穩固。他建議邁入中年的職場人士應保持危機意識,盡量想辦法跳出舒適圈。
從外在因素來看,專欄作家點出三大主因:職場競爭、產業變遷以及家庭與財務壓力。職場上存在升遷和帶人的競爭關係,同時產業本身也可能面臨轉型挑戰。此外,中年族群多為三明治族,上有高堂下有幼小,不少人還背負貸款,家庭和財務壓力都是中年轉型的關鍵因素。心理醫師楊聰財描述中年轉型心態為「既期待又怕受傷害」,因為身體健康狀況、心理成熟度和環境支持度都會影響轉型成功與否。他提醒,轉型通常不是華麗轉身,而是逐漸改變的過程。若要改行,最好在生活上準備六到十二個月的儲蓄金,以避免過程中出現驚心動魄的時刻。
專家建議中年轉型者應做好三項準備:首先是心態調整,接受不確定性並擁抱轉變;其次是提前做好財務規劃;第三是能力準備,學習新技能,特別是當前具有優勢的AI科技技能。楊宗斌表示,邁入中年甚至接近中高齡的職場人士應積極學習網路時代的數位行銷模式和AI軟體技能,如Chat GPT等AI工具在職場報告中的應用。
中年換跑道雖然配速不容易調整,但只要循序漸進,仍能衝出精彩的下半場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