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經歷 院所介紹 專業團隊 服務項目 門診時間 院所位置 衛教新知 最新消息 媒體專區
 
◆114年11月門診休診時間  ◆114年10月門診異動時間  ◆114年 9月門診休診時間  
【2025年09月26日 自由時報”心力交瘁有警訊 醫談解決「慢性疲勞」5招”】
心力交瘁有警訊 醫談解決「慢性疲勞」5招

2025年09月26日【 陳祁 報導】

近日行政院為營造友善職場環境,增訂公務人員身心調適假並且即將在10月10日施行。你也常覺得睡了很長的時間,還是感覺疲憊;甚至努力想達成業績卻不斷落後,感覺做什麼事都沒動力,厭世感爆表?近日精神科醫師提醒,千萬別忽略身體的求救訊號!

楊聰財表示,大家常聽說的「慢性疲勞」慢性疲勞(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CFS)是一種複雜的疾病,其特點是持續超過6個月的極度疲勞,而且這種疲勞無法透過休息來緩解,且沒有其他潛在的醫療狀況可以解釋。它會嚴重影響你的日常活動,讓你感到無力,甚至連最簡單的事情都難以完成。

不僅成年人 青少年也會慢性疲勞
楊聰財透過學生與上班族的案例來解析:

小明曾經是個認真讀書的好學生,但最近發現自己無論睡多久都覺得累。上課時難以集中精神,寫作業變得異常困難,甚至連社交都懶得應付。他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得了懶惰病,但內心卻感到無比的挫折和無助。

正在上班的阿華,在職場上一直表現出色,但近來他發現自己經常感到全身痠痛、頭痛,而且記憶力變差。即使週末在家休息兩天,週一上班仍然感覺像沒睡醒一樣,工作效率大幅下降,這讓他感到焦慮。

這些案例都顯示,慢性疲勞不只是單純的「累」,它會伴隨著一系列的身體和心理症狀。

●身體症狀:疲勞、睡眠障礙、肌肉或關節疼痛、頭痛、喉嚨痛、淋巴結腫大。

●心理症狀:記憶力或注意力下降、焦慮、易怒、情緒低落,甚至可能引發憂鬱症。

如何自救和面對「慢性疲勞」?如果你發現自己有上述症狀,可以嘗試以下方法來幫助自己:

●尋求專業協助:這是最重要的第一步。請諮詢醫生或心理諮商師,排除其他潛在的疾病,並得到正確的診斷和治療建議。專業人士可以幫助你找到問題的根源,並提供個人化的解決方案。

●調整生活作息:建立規律的作息時間,每天盡量在固定的時間睡覺和起床。避免熬夜,並確保睡眠環境舒適。

●適度運動:即使感到疲憊,適度的輕度運動(如散步、伸展、瑜伽)也能幫助改善症狀。請記住,不是要「努力」運動,而是「適度」地動一動。

●健康飲食:均衡的飲食可以提供身體所需的能量。減少攝取高糖分、高脂肪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和全穀物。

●練習放鬆:學習冥想、深呼吸或正念練習,這些方法有助於減輕壓力,讓身心得到放鬆。

●設定界線:停止過度要求自己。學會說「不」,不要把所有事情都攬在自己身上。給自己留出休息和放鬆的空間。

「慢性疲勞」的惡性循環
慢性疲勞常常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1. 過度努力:你為了達到目標而不斷努力,忽略身體的疲勞訊號。
2. 身體亮紅燈:疲勞累積,身體開始出現各種不適,如頭痛、痠痛、失眠等。
3. 感到挫敗:由於身體不適,你的表現開始下滑,讓你感到挫折、焦慮、甚至自我懷疑。
4. 心理壓力增加:挫敗感和焦慮進一步加重了心理負擔,使得疲勞感更為嚴重。
5. 放棄努力或更努力:在這個階段,有些人可能會完全放棄,而有些人則會陷入「越努力越累」的泥沼,試圖用更多的努力來彌補下滑的表現,結果導致身心狀況更糟。

要打破這個循環,關鍵在於及早察覺並適時踩下煞車。大家都知道「心力交瘁」這句成語,但是什麼是「心力」?楊聰財表示,「心力」這個詞可以被理解為你的心理能量或意志力。它代表了你的情緒、精神和認知資源。當你感到「心力交瘁」時,就代表你的心理能量已經耗盡。就像手機的電池一樣,當電量過低時,手機就會變慢或自動關機。同樣地,當你的心力耗盡時,你會感到:

●失去動力:對於原本感興趣的事物也提不起勁。
●情緒低落:容易感到沮喪、焦慮、無助。
●認知功能下降:難以集中注意力、記憶力變差,甚至思考都變得困難。

因此,照顧「心力」與照顧身體一樣重要。你需要學會充電,讓你的心理能量得到恢復,而不是一直處於耗竭的狀態。

 

 

管理者登入
楊聰才診所 / 新北市新店區中興路2段239號2樓 / 諮詢專線:02-29181299.8911-6158
本網站www.yang1963.com.tw內容,包括網頁、文字、圖片、網址等,均屬本網站所有
未經同意及授權不得進行連結、複製或散佈本網站之相關資料。
網站製作 / 耀聖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