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傳「越早睡越早死」 醫闢謠:3睡眠習慣才會增罹癌、死亡率
2025年09月30日
「越早睡越早死」,這種觀念是正確的嗎?精神科醫師楊聰財發文澄清此說法,但睡眠不足、睡眠太多和晚餐後太早睡都可能增加死亡率,提醒民眾每日睡眠時間應控制在6至8小時,且吃完晚餐後等2到3小時以後再入睡,才能保護身體的健康。
精神科醫師楊聰財在臉書發文,表示近期網路流傳「越早睡越早死」的說法,實際上有偏差,研究並沒有考量到各國的社會經濟、醫療條件等因素,而雖然早睡不倒於早死,但根據《睡眠醫學期刊》(Sleep Medicine)的研究,不正確的睡眠習慣確實會增加死亡率,分別是:
1. 睡眠不足(每天少於5小時)
死亡率會比正常人高12%,睡太少會使瘦素減少、增加飢餓素,惡性循環會導致糖尿病風險,體內賀爾蒙可體醇分泌也會增加,會讓身體處在低度發炎狀態,增加癌症和慢性病的機率。
2. 睡眠太多(每天超過9小時)
睡太多會讓死亡率高出30%,即使還不清楚因由,但推測此類人恐同時罹患憂鬱症或其他精神疾病,長時間睡眠也會造成身體健康不佳、癌症引起的勞累也會造成睡眠過長。
3. 晚餐後太早睡
晚餐後立即入睡也會影響健康,根據西班牙研究,晚餐後等2小時以上再睡覺的人,患有乳癌與攝護腺癌的風險比常人低20%,晚上9點前吃完晚餐的人,罹癌風險也低於10點後才吃晚餐的人。
楊聰財指出,晚上11點到早上7點被稱為「黃金睡眠時間」,此時間是根據人體生理時鐘與睡眠周期計算而來的,但每個人的睡眠時間仍有不同,黃金睡眠時間只是理想建議,找到適合自己的固定作息才是重點。
楊聰財最後建議,每天的睡眠時間應該要控制在6至8小時,避免低於5小時或超過9小時,吃完晚餐後也要等到2到3小時再睡覺,才能降低罹病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