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經歷 院所介紹 專業團隊 服務項目 門診時間 院所位置 衛教新知 最新消息 媒體專區
 
◆113(2024)年五月出國休診日期公告  
【最新衛教新知】 >> 【情感性疾病】
2006-05-22 20:22    治療重度憂鬱患者 醫師:可用電氣痙攣改善 健保有給付
重度憂鬱症患者生命安全特別值得關注!以往治療憂鬱症患者多以藥物治療法,精神科醫師現在依臨床證明提出,藉由電氣痙攣治療將能立即使病情好轉,經由麻醉後電療5分鐘即可完成。
一名35歲男子,因罹患憂鬱症服藥3年,去年加入婚友社認識一女子,卻所遇非人、遇到感情騙子,並被騙取鉅款,因此嚴重憂鬱、強烈想自殺,家人及時發現送醫後,經過6次電氣痙攣治療後病情明顯好轉,目前服藥穩定病情。
新店耕莘醫院精神科暨心理衛生中心主任楊聰財表示,目前治療重度精神疾病患者主要以藥物治療為主,但對於藥物反應不好的患者,效果有限,使用電氣痙攣治療可達立即明顯的效果。尤其適用於有強烈自殺意念的嚴重型憂鬱症、精神分裂病、躁鬱症及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的精神分裂病患者。
楊聰財表示,整個過程,經由全身麻醉後只需電療5分鐘即可完成。治療前會先做專業健康評估,他說,與一般藥物治療的不同,在於可以立刻對患者病情產生正面影響,進而打消自殺等消極念頭。
憂鬱症患者進行整個療程約2周,每週約進行3至4次治療,每次約進行30分鐘,精神分裂患者則需12次治療,之後再以藥物治療控制病情不復發。目前電氣痙攣治療健保亦有給付。 ....more
2006-05-22 20:04    愛情人人憧憬,卻也會傷人,女性要有趨吉避凶的能力,如何遠離危險情人?
今年情殺案件不斷,而且都是孔武有力的男性殺了想要離去的女友。
這些男性行兇的理由都是:「我愛你,我不能沒有你。」或是「她要分手,就讓她早點走。」、「我得不到的,別人也別想得到。」
這些新聞和可怕的話聽多了,真令人毛骨悚然。
其實,女性因分手而致死的案例不是最近才有,婦女新知基金會在2001年的「分手暴力調查報告」早已發現,台灣每個月平均有三起因分手而致死的案件,受害女性遠多於男性,高達八成。
「這份調查報告揭露了分手暴力在台灣社會的普遍性,」婦女新知基金會的研究發展部主任王君琳說。她觀察每天的性別剪報,發現情殺事件在這三年來並沒有減少,只是最近這幾個事件特別突出,引起注意。
分手暴力一直存在兩性之間,輕則口頭威脅、摑掌毆打、拍裸照或錄影帶,重則性侵害或虐待,發揮到極致則是殺害致死。為什麼會這樣?是什麼原因讓這些男性行兇施暴?女性能在事前辨認、防範於未然嗎?分手時怎麼處理最安全?
 
男人真的比較暴力?
也許,這和男性習慣用力氣來發洩情緒有關。但這背後有許多複雜的生理、心理因素、人格差異,以及社會文化對男性無形的影響。
從體質來看,「男性荷爾蒙睪固酮應該是最大的原因,」耕莘醫院精神科主任楊聰財解釋。睪固酮可以使男性積極有活力,但也會讓男性更有侵略性。相較於女性,男性更容易用力氣來發洩情緒,運動打球都是好方法,但如果發洩在人的身上,就會造成傷害。
假如,再碰上情緒不穩定、不成熟的人格特質,或是性格違常的人,情況會更糟。因為他們容易將分手歸因於對方的錯,再加上他們不擅於處理自己的負面情緒,使用暴力的機會也就更大。
還有,社會上某些不成文的價值觀與文化,也間接鼓勵了男性使用暴力。
比如說,為了要有男性氣概,男生不可以隨便示弱或流淚,其實是在強迫他們壓抑自己的情緒,不能自然表達出來,久而久之,他們真的不會抒發自己的情緒,也不會表達情感。再加上電視、電影經常上演,男人用暴力抒發情緒的劇情,讓他們誤以為,這就是唯一的方法,王君琳觀察。
此外,男性也容易把太太或女友視為自己的所有物,所以在分手時格外痛苦憤怒,「既然是我的財產,怎麼能說離就離,」也處理過許多家暴和分手暴力的現代婦女基金會副執行長姚淑文形容,在他們的心裏只有憤怒,像「我得不到的,別人也別想得到」的話語,就是在強力捍衛男人的自尊與面子,為了這虛幻的尊嚴,犧牲彼此的生命也在所不惜。
不幸地,目前法律對分手暴力保護不多。
台灣在1998年通過「家庭暴力防治法」,其中最特別的是「保護令」,它能保護受虐者免於生命安全的威脅。但只適用於家庭成員,以及有長期同居關係的伴侶。對情侶間的分手暴力,愛莫能助。
情侶間如果發生了傷害殺人,只適用刑法中的傷害罪與致死罪,並沒有特別加重刑罰或處理,性別人權協會法律顧問王如玄解釋。
她認為,「加重刑罰的效果並不大」,因為要下手前,已想不了那麼多,多是不惜代價,想同歸於盡,但也就是這種玉石俱焚的心態,讓女人覺得恐怖,倍受驚嚇與折磨。
 
防範於未然──慎選情人與關係
因此,與其到分手時擔心受怕,受到傷害,還不如在墜入情網前,慎選情人。
「女性要有趨吉避凶的能力,」高雄市立凱旋醫院臨床心理科主任鍾素英建議,「要學會辨認什麼樣的人安全?什麼樣的人不安全?」別和危險的人談戀愛。
例如,可仔細評估:對方是否有穩定的工作或求學生活(如果還在學)?對未來是否有規劃?對別人的負面情緒是否關心在意?和家人朋友的關係好不好?他的生活是否很封閉?他是否尊重生命(會不會虐待小動物或小孩)?對女性是否尊重(會不會貶抑、甚至口出穢言)?是否有物質濫用的情況(酒精或毒品)?
「從日常生活的細節去觀察他,」身為男性的精神科醫師楊聰財也這麼建議,他甚至舉例,以前人找女婿,會請他們打麻將是有幾分道理,因為可從牌桌細細觀察一個人,看他面對壓力、決定與人際關係的反應。
情緒不穩定、人格不夠成熟或有性格違常的人,通常會在生活細節或應對進退中表現出來。
即使墜入愛河,也應該持續留意與觀察。
「因為,暴力不會憑空出現,」美國知名的臨床心理學家諾愛爾.尼爾森博士在《遠離危險關係──愛情的七大警訊》一書中也說,許多家庭暴力或分手暴力都有某些共通點,這些特性會在關係發展之初,通常是三個月之內會出現。
比如說,愛情開始於旋風般激烈的追求,讓人毫無招架之力。因為過度瘋狂的追求與奉承討好,可能都潛藏危機,代表對方想不擇手段,快速達到目的,代表一方不尊重另一方的感受與隱私,在日後都可能成為施暴者。
再如,交往沒多久,就對另一方提出許多要求或限制。像是不能和其他異性見面,什麼時候應該跟他通電話報備,把另一半當做是他的財產、所有物。還有其他幾個特性也要特別注意(見「危險愛情的七大警訊」)。
 
想分手,該如何說再見?
如果,真碰到以上所描述的關係或情人,想分手,得格外小心,因為他們容易施暴,在分手時發生意外。
「最好的方法是慢慢疏遠,而不是提分手,」也看過許多臨床案例的鐘素英建議。因為在口頭上提出分手,對他們就是最大的威脅與刺激,因他們已將另一半視為財產、附屬品,說什麼也不能分開。如果情況還惡化到要談判,無異是把自己推到最危險的情況。
溫和地告訴對方,老闆要求加班,或是父母生病了不得不回家陪伴,慢慢減少見面的次數與機會,但一定要用和對方無關的理由,別指責或批評他,免得激怒對方,讓他起而攻擊。當對方起疑或感覺不舒服時,也要適時安撫,適度的見面。
這對想分手的女性的確是很大的折磨,沒辦法立刻分手。但鍾素英解釋,慢慢淡出這不合適的關係,對自己還是最安全的,保證自己、甚至家人不會受到無可挽回的傷害。
此外,女性在分手時也要懂得控制自己的言行情緒。一旦萌生去意,當然會顯得意興闌珊,提不起愛意,但別表現得太明顯,更別在他面前,和別人打情罵俏,讓他心生醋意,引發殺機。
碰到分手危機時,當然得對外求援,但千萬別找太熱心的人來幫忙或出頭,特別是新男友,因為那只會激怒他,讓事情更糟。求助專家,像心理衛生機構中的臨床心理師或精神科醫師,都比較能得到冷靜可行、專業的協助。
除了掌握上述要點,還有一個分手的好方法,「就是把自己弄得很糟(例如吃胖變醜邋遢),條件變得很差(如辭職沒有收入),讓對方倒盡胃口,最後決定自己離去,」鐘素英考慮許久,決定把這個好方法說出來,讓許多受盡威脅的女性能順利脫身。
因為有暴力傾向的男性通常很現實,當對方沒有利用價值,無法滿足他某些需求時,會打退堂鼓,主動求去,此時也不再有自尊受損的問題,他只會攻擊比自己好、得不到的女性。但分手後,也別立刻好起來,而是要慢慢來,別讓他起疑。
談戀愛是學習智慧的過程,但怎麼「安全進、安全出」反而變成現在最重要的課題,向來天真浪漫、憧憬愛情的人,需要認清事實。 ....more
2006-05-16 19:05    一樣的困境,不一樣的態度

 
Q:
我一直有種不知道未來該怎麼辦的恐懼,其實我現在的工作進行的還算順利,但是,我卻一直覺得這不會是常態,我去報考博士班,也準備出國轉念商科碩士,加強自己語言能力,但我很擔心會被淘汰或是失業,只是繼續深造勢必經濟收入就會停頓,曾經想過'不去想出國的事,好好安定下來,買部新車買個房子,可是總是會害怕,各種想法在腦中翻騰,但一事無成,實在不知道該怎麼辦?我不知道是不是憂鬱症復發,以前會為了父母分居的事心煩 現在則很討厭父親,很想逃離跟家人有任何牽扯......
 
 
A:新店耕莘醫院精神科主任楊聰財醫師回答︰
 
在生活中以及臨床上,我接觸到不少容易有「負面思考」的人,像是上班族的患者常反映『醫師,我怕會失敗……』。但同樣是容易產生負面思考,經我細心觀察,發現因應負面思考的不同又有兩種不同型態的人:第一類為「先天下之憂而憂」型,另一類為「自我耗損」型。前者常專注於利用「負面思考」來解決焦慮,善於規劃,並逐漸將規劃執行於實際步驟之中。在臨床上,這類型個案當他求助精神科醫師時,會配合他個別性給予一些「放鬆心情」的減焦藥物,常會達到「事半功倍」之效,故此類患者對精神科醫師依賴程度較低,且更能獲得正面功效。
 
第二類「自我耗損」型的人,則較專注於「負面思考」後的「負面情緒」之上,故可發現他們將大多數能量消耗在處理「負面情緒」;這些人常會焦慮、失眠、與鬱卒,進一步會談評估後,幾乎每一位個案其實潛藏在腦海中的暗流是一直「否定自己、深怕失敗」的憂鬱情緒。正因為他們將大部分的心靈能量用來安撫「糟糕的情緒」,試圖要找出「最完美」的應對方法,反而無法將這些重要的心力資源分配、投資在有意義的「規劃與執行」過程,因而極易掉入一再挫敗的惡性循環中。
 
這樣的反應,按照現代腦科學的研究,「自我耗損」型的人面對一波又一波的外在人事物壓力時,自幼與環境互動下潛移默化養成的習慣性不良負面身心反應(我們稱之為性格),絕對會推波助瀾的造成腦部神經傳導物質(俗稱內分泌)失調。這樣的個案,不僅要用適當的抗憂鬱劑、減焦藥、以及助眠藥調整身心體質,更需進行「思路革命」,建立具建設性的負面思考習慣。
 
大家都有壓力 
現代科技文明的進步,「身心壓力」已是你我所無法避免、必須認真面對的重要課題。以我親身例子而言,我被再三催稿,但是手上要處理的事務眾多,這「完稿」何嘗不是一種壓力呢?在「怕做不好」的思維下,我會檢視自己:
 
我可以完成嗎?既然答應,就要想出「好方法及步驟,實際去執行」來完成。
1.何時有空來下筆?
 
2.我要和讀者分享什麼?
 
3.可以分成幾個段落?
 
掌握時間,按段落完成等等。
 
著名的心理學家潘那貝克博士也提出「建設性負面情緒」的觀念。他在一項實驗中顯示,讓悲觀性格的人用適合他們個性「建設性方式」去解決問題,比強迫他們採取樂觀性格者的思考方式更有效。在實驗中將悲觀性格的人分成三組,要求各組射飛鏢,並分別以三種方式進行暖身。
 
第一種方式是用別的事讓自己放輕鬆,根本不去想這件事;第二種因應方式相信自己會射的很好;第三種方式是想像自己會射的很差,然後思考各種因應之道。結果採取第三種方式的人表現最好,而採取「船到橋頭自然直」的第一種方式的人表現最差。故他們認為「負面思考」為能幫助人們為最壞的情況預作準備,反而有最好的成績。
 
正負調和,樂悲並容 
 
樂觀的人總認為「還有一小時可以使用」,悲觀的人總認為「只剩一小時可以使用」。但是過度樂觀的人,極易因為「誤以為能掌握一切」、「不切實際的樂觀」、以及「過於正面的自我評價」而常陰溝裡翻船。所以能適當的將悲觀態度轉為「有步驟性的未雨綢繆」,反常是邁向成功的務實態度與做法。
綜合上述,我有以下的建議:
 
過度樂觀不比建設性悲觀好;
 
 
面對生活中的壓力挑戰,應該掌握:
第一:養成「建設性」的思考習性,臨事而懼、好謀而成,分析出壓力
源;
 
第二:控制環境及改變自己的想法態度
 
第三:多培養好習慣、生活規律、運動
 
察覺自己若是因情緒困擾,無法將自己心力專注於規劃步驟確實執行時,
應該找專家協助。按目前的研究顯示適當的藥物、搭配心理治療(讓負面想法發揮正面功能)是將自己脫胎換骨的好方法。願在新的日子裡,看到你在心靈成長上做了正確投資及調整!祝福你! ....more
2006-04-26 14:56    自拍成癮 小心是躁症發作!
 近來媒體頻頻報導自拍露點的新聞,而且自拍者專門挑戰新興熱門觀光景點,不只政府單位建築物,連剛營運不久的摩天輪都淪陷了!精神科醫師表示,這些自拍者除了具挑戰刺激的性格外,也有可能有暴露或過於自戀的傾向,甚至有精神上的躁症問題。
 
 25歲的妙齡女郎小美(化名) 性慾很強,每晚需索無度,常把男友搞到無力才肯善罷甘休,男友經常因為這樣無法起床上班,兩人因此發生爭執最後分手。後來小美的行為愈來愈怪異,不僅衣服穿的愈來愈少,出門也不顧他人的眼光,愛露哪裡就露哪裡。最近她迷戀上了全裸自拍,享受網路上被窺視的快感,後來經家人勸說到精神科求診,醫師診斷出她有輕微躁症,經過治療後情況才有改善。
 
新店耕莘醫院精神科主任楊聰財表示,小美罹患輕微的躁症,所以會做出瘋狂的舉動,卻不了解嚴重性。他說,有許多自拍者可能也有這方面的情形,但沒有警覺到自己已經罹患精神疾病,只是覺得想要挑戰刺激,反而會延遲就醫的時間。
 
楊聰財說,雖然愛裸露自拍不見得就是躁症造成,但的確許多躁症患者會有奇異的行為發生,身邊的朋友不防多加注意,而自拍者如果覺得自己的行為不恰當,卻無法克制想要裸露自己身體自拍的衝動,最好到醫院報到,讓醫生仔細檢查一下。 ....more
2006-04-26 13:57    適應不良 高二資優女躁症發作
一名今年升高二女學生,高一時因為成績優異,班上排名都在前幾名,但今年升高二時,學校將她重新編到資優班,以衝刺考大學。不料在各班精英集結中,她的成績總是不理想,排名總在中後段,造成這名高二女生無法接受新環境,出現狂躁等異常行為。
 
新店耕莘醫院精神科主任楊聰財醫師表示,這名高二女生被家長送來看門診時,情緒顯得相當不穩定,一直說話說不停,還跟醫師說自己沒問題,要醫師別亂寫病歷,不然要告他。經家長描述,女兒從小性情溫和文靜,很有禮貌,國中及高一的成績總是名列前矛,課業從不用家長擔心。但上個月開始發現女兒行為舉止有點不對勁,整天變得很愛講話,學校老師也說最近這名高二女生變得特別喜歡上課舉手發問,而且問個不停,為了怕干擾上課,有時候老師會加以制止,這名高二女生就會情緒失控,大吵大哭,讓老師備感困擾。後來這名高二女生變本加厲,每天打電話騷擾老師,還經常到校長室咆踍,一鬧就是二三個小時,學校後來緊急通知家長,請家長帶去看精神科。
 
楊聰財醫師說,這名高二資優女罹患了典型的躁症,從發病年齡層來說,算是很年輕的案例,主要是因為環境適應不良引起的急性壓力所造成,由於沒有家族史,研判是患者體質因素,還有本身完美性格,加上難適應新環境所造成的躁症發作。後來經藥物及心理治療,在住院幾天後,目前病情相當穩定。由於最近發生建中資優生跳樓自殺的新聞,醫師也提醒家長應該多留意孩子的學習狀況,如果出現躁症問題,最好趕緊就醫。
 
根據統計顯示,每一千人約有一點七人可能得到躁症。躁症發作的時候,病人情緒變得特別興奮、快樂、或急躁易怒;食慾、性慾都可能變強;體力也特別旺盛,成天馬不停蹄地忙來忙去,連睡眠都不大需要。旁人會發現他顯得充滿自信,愛管閒事,對人慷慨大方;原先沈默寡言的人,也可能變得很愛說話,講到口乾舌燥、聲音沙啞,仍不肯休息。原先內向的人也可能變得好辯、自以為是,常和人起爭執,甚至出現暴力行為。每個躁症患者出現的症狀不見得相同,但最容易辨識的共通點就是這個人「好像變了個人似的」。
 
如果您發現自己的親友出現下述情形,應鼓勵他及早就醫:
 
一、持續一星期以上異常高昂開闊或易怒的情緒
 
二、出現下列狀況三項以上   
1. 膨脹的自尊心或自大狂   
2. 睡眠需求減少   
3. 比平時多話或不能克制地說個不停   
4. 意念飛躍或主觀經驗到思緒在奔馳   
5. 注意力分散   
6. 增加目的取向的活動(社交工作、學業或性生活)
7. 過份參與極可能帶來痛苦後果的娛人活動(如從事無節制的大採購、輕率的性活動、或愚昧的商業投資)
 
三、心情障礙已嚴重到造成職業功能、一般社會活動、或與他人關係的顯著損害或必須住院以避免傷害自己或他人 ....mor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管理者登入
楊聰才診所 / 新北市新店區中興路2段239號2樓 / 諮詢專線:02-29181299.8911-6158
本網站www.yang1963.com.tw內容,包括網頁、文字、圖片、網址等,均屬本網站所有
未經同意及授權不得進行連結、複製或散佈本網站之相關資料。
網站製作 / 耀聖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